郑州市肝病医院 > 脂肪肝 > 脂肪肝治疗 >

脂肪肝与转氨酶升高的关系——肝病医生高子敏深度解析

2025年08月29日 15:25:49 来源:河南省医药院附属医院

 体检报告中“转氨酶升高”常让人联想到肝炎或肝硬化,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,脂肪肝才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元凶。为帮助公众正确认识两者关联,我们特邀知名肝病专家高子敏医生进行专业解读。

一、脂肪堆积如何引发肝损伤?

高子敏医生解释,当肝脏内脂肪含量超过5%时即可诊断为脂肪肝。这些过量沉积的甘油三酯会破坏肝细胞结构,引发氧化应激反应和线粒体功能障碍。受损的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,导致细胞内的转氨酶(ALT、AST)泄漏到血液中。临床数据显示,约30%-40%的单纯性脂肪肝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转氨酶异常,其中以谷丙转氨酶(ALT)升高最为常见。这种轻度至中度的酶学改变往往被忽视,实则是肝脏发出的预警信号。

二、炎症反应的双重打击

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(NAFLD)并非单纯的“良性肥胖并发症”。病理机制研究表明,脂肪变性会激活库普弗细胞释放促炎因子,形成慢性低度炎症环境。这种持续存在的炎症状态不仅加速肝纤维化进程,还会进一步刺激肝细胞坏死,造成转氨酶水平波动性上升。高医生指出,若同时合并代谢综合征组分(如腹型肥胖、胰岛素抵抗),转氨酶升高幅度可能更大,提示更严重的肝损害。

三、鉴别诊断的关键要点

虽然脂肪肝可引起转氨酶升高,但必须与其他病因相区分。病毒性肝炎(乙肝/丙肝)、药物性肝损伤、自身免疫性肝病等都可能导致类似表现。高医生强调,通过详细询问病史、检测病毒标志物及自身抗体谱可明确病因。例如,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优先考虑病毒感染;近期服用过中药或保健品的患者需排查药物性肝损。对于肥胖症候群人群,腹部超声结合瞬时弹性成像技术(FibroScan)能准确评估脂肪肝严重程度。

四、动态监测比单次数值更重要

单次转氨酶轻度升高未必具有临床意义,但持续异常则需警惕。高医生建议每半年复查肝功能指标,重点关注ALT/AST比值变化。正常情况下该比值应小于1,若大于1且伴随GGT升高,往往提示酒精性肝病可能。她还提到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现象:部分患者减肥过快反而导致转氨酶骤升,这与短期内大量脂肪酸动员有关,因此减重速度宜控制在每周0.5公斤以内。

五、生活方式干预的治疗效应

改善饮食结构和增加运动量是逆转脂肪肝的基础疗法。高医生分享案例:一位BMI达32的男性患者通过地中海饮食模式联合有氧运动,三个月后体重下降8%,不仅转氨酶恢复正常,肝脏脂肪含量也减少近半。她特别推荐富含ω-3脂肪酸的食物(深海鱼类、核桃)和膳食纤维(全谷物、蔬菜),这些营养素有助于调节脂质代谢紊乱。对于已出现肝纤维化的患者,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维生素E等抗氧化剂辅助治疗。

六、特殊人群的管理策略

孕妇群体需要特别关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风险,这是一种凶险的疾病,起病急骤且死亡率高。高医生提醒育龄期女性若有不明原因转氨酶升高伴恶心呕吐症状,应及时排查。儿童青少年肥胖相关脂肪肝同样不容忽视,早期干预可有效预防成年后的慢性肝病进展。老年患者的治疗则需兼顾多重用药安全性和营养状态评估。

高子敏医生最后强调:“转氨酶升高只是冰山一角,它反映的是整个代谢系统的失衡状态。”通过规范的生活方式管理和必要的医学干预,大多数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都能得到显著改善。关键在于建立长期的健康意识,将护肝融入日常生活细节之中。定期体检、合理膳食、适度运动这三驾马车并驾齐驱,才能真正守护肝脏健康。

精彩图文